栏目导航
《课外体育培训行为规范》出台留意5个重点!
发表时间:2024-03-19 02:11:10 来源:米乐游戏下载
近日,国家体育总局制定《课外体育培训行为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加强对课外体育培训机构的监管和引导。学校体育课堂与课外体育培训齐头并进,一手抓普及,一手抓专长,培养“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后备军。
“双减”政策之下,课外培训直面凛冬,然而,体育培训市场却在严峻的形势之下迎来了崛起契机。体培市场逐步升温,但市场的制度标准规范尚未完善,准入门槛较低,沉疴积弊渐渐浮出水面:培训机构资质、师资、课程配置不合格;高额预收费、跑路事件频发;上课场所占用公共健身空间等乱象亟待规范和解决,课外体育培训市场需要有所引导。为此,国家体育总局制定了《课外体育培训行为规范》。
《规范》总共7章28条,对体育培训场地设施、课程、从业人员、内部管理、安全等多维度提出了详细要求(详见《课外体育培训行为规范》),其中5点内容需要我们来关注:
“课外培训”并非“校外培训”,是指以传授和提升某种体育技能为目的,面向7—18岁儿童青少年开展的课外体育指导、培养 和训练活动。 课外体育培训主体包括: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体 育培训机构、体育运动学校、学校体育社团等。 值得关注的是,体育运动学校和学校体育社团也属于课外培训的的范畴。
《规范》明确规定了体育场所的面积。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体育培训机构、体育运动学校开展课外体育培训,棋牌类体育项目每班次培训的人均培训面积不小于3m 2 ,其他体育项目每班次培训的人均培训面积不小于5m 2 (人均培训面积=培训场地总面积/同一时间场上学员人数,其中培训场地总面积指用于培训的场地面积,不包括配套服务场所面积)。
根据《规范》,课外体育培训主体应配备与自身规模适应数量的执教人员,按照体育项目特点和培训规模控制学员与执教人员配比。原则上每班次培训的学员人数不超过35人,超过10名学员的培训应至少配有2名执教人员,可通过采购服务等方式引入校外专业技术人员补充师资力量。
在体育教练员职称证书、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颁发的体育技能等级证书、体育教师资格证书、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确定的人才评价机构颁发的体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经省级(含)以上体育行政部门认可的相关证书中,课外体育培训主体的执教人员应持有至少一种证书。课外体育培训主体应定期组织教练员参加体育部门组织举办的各级各类教练员继续教育培训。课外体育培训主体应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在职执教人员内部培训,培训时长年度累计不少于90个学时(45分钟计1学时)。
针对市场目前“高额预收费,机构跑路”乱象,规定为体育培训机构设置了收费门槛,明确了收费标准:课外体育培训主体单次向学员收取课程费用的时间跨度不超过3个月。
有专业的人说,“文件使用的是《规范》而并非《规定》,其实就是约束、引导和倡导,没明确奖惩,不解决‘如果不’的问题。”本次《规范》的最后一条明确有效期仅三年,相当于给了所有课外体育培训主体3年缓冲期。在此期间,各培训主体应主动调整,逐步向《规范》中的要求靠拢。
课外体育培训是学校体育课堂的有效补充。《“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中肯定了社会体育培训的功能:“不仅强化了体校培养后备人才主阵地、主渠道作用,还赋予并激发了学校和社会力量培养体育优秀人才的时代使命。”
相比学校体育课堂,课外体育培训更具有明确的针对性,是在学校体育课堂基础上自主选择展开的纵向延伸,根据学生年龄、体质、兴趣、天赋,深度挖掘学生某项运动潜能,充分发展运动特长。学校体育课堂与课外体育培训相辅相成,一同推动建立主体多元、途径多样的青少年体育优秀人才教育培训体系。此次《规范》出台,为体育培训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具体的指导意义,进一步促进了“体”与“教”的深层次地融合,让体育更好地在青少年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发挥非消极作用,为培养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预备军迈出了坚定步伐。
近年来,川宇绿色科技不断探索智慧体育蓝海市场,专注开拓了一系列环保、安全、创新的安全智慧运动空间,包括树围垫、EPDM橡胶颗粒、室外橡胶地垫等产品使青少年成为智慧体育的实践者和受益者,为培养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不懈奋进。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